航天工程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,是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。每次航天工程顺利实施,总会让国人为国家的科技实力感到骄傲。但在这些感动、欢呼和鲜花背后,是全国各航天科研院所的强力支撑和无数科研人员的默默奉献。天问一号团队背后的故事小学生主题班会ppt冠盈配资,属于主题班会系列。讲稿字数:4171字,党课ppt页数:22页,教案授课时长:30分钟,适合国家机关干部、政府系统、社区、党校、基层、国企党支部党日活动使用。
小学生主题班会PPT:天问一号团队背后的故事
2020年7月23日,“天问一号”成功发射,经过202天4.75亿千米的深空飞行,于2021年2月10日与火星交会,成功实施捕获制动进入环绕火星轨道冠盈配资,至今“天问一号”已在轨服役数年,反作用飞轮轴承组件在轨表现良好。
“天问一号” 探测器是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。在漫长的地火转移过程中,“天问一号”需要时刻保持精确的飞行姿态,以确保太阳能电池板始终对准太阳,为探测器提供充足的能源,同时保证通信天线能够准确指向地球,维持与地面控制中心的稳定通信。
展开剩余57%小学生主题班会PPT:天问一号团队背后的故事
反作用飞轮是“天问一号”保持飞行姿态的核心,它通过精确控制自身的转速和转向,产生与期望姿态变化相反的力矩,确保探测器在飞行过程中的姿态精度。而轴承组件决定了飞轮的精度和寿命,可以说是反作用飞轮的“心脏”。这个核心的研制任务,就落在了轴研所谢鹏飞同志团队肩头。虽然轴承组件已有技术储备基础,但由于“天问一号”完全不同于普通航天器,对轴承组件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,在研发过程中仍遇到了许多严峻的技术难题。为了解决问题,谢鹏飞带着团队与高校合作,经过几个月的联合攻关,首次实现了轴承组件变转速及转速过零的瞬态特性仿真,为反作用飞轮轴承组件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。理论问题解决了,但还有更难的筛选试验问题。如何把听声音这种主观判断用设备测试的方法量化?再增加什么评判指标来进一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?谢鹏飞带着团队又开始了新的攻关。经过大量查阅国内外资料,无数次试验验证,最终建立了基于电流、振动、温度的多信息融合评价体系,大大提高了轴承组件性能评判的准确性。
小学生主题班会PPT:天问一号团队背后的故事
“天问一号”任务完成了冠盈配资,谢鹏飞和他的研发团队还在继续前行,在持续创新和科研攻关下,轴承组件合格率由60%提升至90%以上,全面提高了产品性能和寿命可靠性,为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迈进贡献了力量。
发布于:山东省盛康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